科研成果申请专利还是发表论文/王瑜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2 23:12:54   浏览:837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科研成果申请专利还是发表论文

“科研成果申请专利还是发表论文,A、申请专利,B、发表论文”如果这是一道选择题,你将如何选择?本人做过调查,大部分科研人员选择A,为什么呢?大概是科研人员以发表论文的数量以及发表的地方来评定职称,论文甚至可以决定个人命运等诸多方面,论文的数量也成为考核科研机构的标准之一。而是否申请专利,专利的拥有数量却与考核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并无直接的关系,所以无论是科研机构还是科研人员都对申请专利积极性不高。

这种情况是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对科研机构管理体制造成的,到现在也没有太大的改观。在这里我们不是去抱怨这种管理体制,也无力推动旧的管理制度进行变革。在现有的管理体制下,我们只要在观念上有一点点的改变,也可以得到意外的收获。对于科研成果是申请专利还是发表论文,很多人认为这是鱼和熊掌的关系,只能择一而选之,大家都知道,已经发表了论文,就不能申请专利了,在一般情况下论文如果发表在专利申请之前将使该技术失去了新颖性,不能获得专利权。那么为什么不反过来呢?先申请专利,再发表论文,这不是两全其美了吗?那么这个题目就成了多选了,鱼和熊掌可以都吃到了。

这里我觉得有必要对专利的价值做一下分析,大家对专利不甚重视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没有发掘出专利的价值。经常有商标可以被评估为几百个亿,但这却是无法变现的一个天文数字,而专利却可以卖到真金白银。研究机构的科研成果一般是比较前沿的,如果可以申请专利,那都是基础专利,基础专利的价值非常高,专利转让价格卖到几百万,过千万是常有的事,如果许可给别人用,还可以源源不断地收取许可费。我们的科研机构只要有一个这样的基础专利被转让,马上就可以过得很阔绰了,科研人员也可以发到可观的奖金。

也许,科研机构的专家们还有疑虑,申请专利后,能发表论文吗?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任何相关的规定申请专利后就不能发表论文了。申请专利并不影响论文的有效性,而且只要在论文发表的前一天将专利申请递交到专利局,拿到专利受理通知书后,随时可以将论文发表,在论文的完成之前就可以把专利申请文件递交给专利局,这对论文发表没有丝毫的影响。我们所要做的只是将申请专利发到发表文章之前,这样就可以申请专利,发表论文两不误。

科研机构的专家们大概还有一个问题,在科研阶段的技术还不太成熟,写论文可以展望未来,但是不完全成熟的技术能申请专利吗?当然可以,专利的要求是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只有符合这三性,就可以授予专利权,而且发明专利的审查分为两个阶段,开始只看申请申请材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要求,进入实质审查阶段,一般来讲最少要九个月的时间,有这些时间可以继续研究改进,通过补正程序来修改材料。

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澄清,并不是任何研究的成果都可以申请专利,是否可以申请专利,如果配备了专利审查员,可以先趟审查员来把关,如果没有那么可以聘请专利律师来把关。如果基于知识产权战略层面的考虑,申请专利还是发表论文还有很多的策略因素要考虑,不过以我们的科研机构对知识产权的了解这还显得太过遥远。

这样观念上一个小小的改变,就可以既不影响发表论文作为评估成果的依据,同时还可以大量收获专利,专利无论是转让还是许可,都可以给科研机构带来滚滚的财源。那么赶紧去申请吧,拿到申请号,就抢占了先机。再做一点点的改变,就是科研机构本身建立一个管理制度,规定任何人在发表论文前,应当首先进行审查,要体现单位的统一管理,在申请之前还要对技术进行很好的保密,那么就已经足够完善了,我们的科研机构这点总是可以做到的吧。

作者:王瑜(律师),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高级会员
联系电话:010-51662214,电子邮件lawyerwy@263.net,网址:www.rjls.cn。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石家庄市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

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民政府


石家庄市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

(2004年12月30日市第十一届人民政府第二十六次常务会议通过,2004年12月31日市人民政府令第139号发布)
第一条 明确消防安全职责,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市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应依照本办法,建立并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第三条 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消防安全责任制的落实。
市、县两级公安消防机构及公安派出所按照职责监督检查本辖区内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制的落实。
第四条 级人民政府的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本行政区域的消防工作负总责。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本单位的消防工作负总责。
第五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的消防工作,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贯彻实施消防法律、法规、规章;
(二)编制、实施消防规划,消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三)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保障消防经费投入,加强消防队伍建设;
(四)消防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消防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五)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教育,增强公民的消防安全意识;
(六)组织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协调、督导重大火灾隐患的整改;
(七)建立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
(八)负责重、特大火灾扑救中所需物资的调配、受伤人员救治和善后处理;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防安全职责。
第六条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履行本办法第五条(一)、(四)、(五)、(六)、(七)、(九)项职责。
第七条 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发展改革部门应将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和维护列入地方固定资产投资计划;财政部门应将消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证及时足额划拨;
(二)工商、文化、建设等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颁发有关证照时应依法审查消防安全手续;
(三)规划、建设、城市管理等部门应按照国家规定设置消防站、消防车通道、消火栓等公共消防设施,保证消防设施与市政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城市管理部门负责市政消火栓的维护和管理;
(四)信息产业部门、通信单位应依法建立传递火警、火灾信息的消防通讯设施,保证火警受理专线以及消防指挥中心与各消防站、供水、供电、供气、急救、交通管理等单位之间的调度专线畅通;
(五)教育、司法行政、劳动、广电、新闻出版等部门及新闻单位应制定消防知识的宣传计划,进行宣传教育。
第八条 安消防机构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按照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对需要进行消防设计的建筑工程进行建筑设计防火审核和竣工验收;
(二)依法组织消防安全检查和对单位的抽查,督导有关单位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和防火措施;
(三)负责市政消火栓使用状况的检查;
(四)进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五)组织和指挥火灾事故的扑救工作;
(六)调查火灾原因,处理火灾事故;
(七)负责专职消防队和义务消防队的业务指导。
第九条 安派出所应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公安派出所的消防监督管理实行所长负责制,确定消防民警;
(二)对辖区内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监督抽查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对其他单位的监督抽查每年至少一次;
(三)负责管辖单位及村民、居民消防知识的普及教育,宣传消防法律;
(四)督导、协助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成立群众性义务消防组织,制定防火公约;
(五)积极组织群众扑救辖区内初起火灾,协助公安消防机构保护火灾现场,调查火灾原因,统计火灾损失。
第十条 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建立健全本单位的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岗位消防安全职责,实行考核和奖惩制度;
(二)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防火人员,负责管理日常消防安全工作;
(三)结合本单位火灾危险性特点,制定并实施消防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四)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演练,建立义务消防组织,实行值班巡逻制度;
(五)按规定配备消防器材,完善消防设施,并设专人负责维护管理;
(六)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
(七)实行全员培训制度,专(兼)职防火人员、重点工种和危险部位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
(八)进行经常性防火安全检查,及时整改火灾隐患;
(九)做好季节性火灾预防、重大活动和重大节日消防安全保卫工作;
(十)发生火灾应立即报警,组织扑救,保护火灾现场,协助事故调查部门做好事故查处工作;个体经营者参照本条执行。
第十一条 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开展群众性的消防安全工作,组织制定防火安全公约,进行消防安全检查。
居、村民应严格遵守消防安全规定,预防家庭火灾发生。
第十二条 民住宅区的物业管理单位应当在管理范围内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制定消防安全制度,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二)开展防火检查,制止违反消防法律的活动,消除火灾隐患;
(三)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
(四)保障公共消防设施、器材以及消防安全标志有效完好;
(五)发生火灾及时组织人员疏散。
第十三条 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与下级人民政府、本级政府各行政部门签定消防安全责任状。责任状应包括消防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目标、消防经费的投入、消防队伍建设、消防安全专项治理、消防宣传、消防工作的考核等内容。上级主管部门应与所属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签定消防安全责任状。责任状应包括消防安全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员工的消防知识培训教育、防火检查、火灾隐患的整改、专职或义务消防队伍的建设、消防资金的投入、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制定和演练、消防工作的奖惩等内容。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内部应逐级签定消防安全责任状,明确各内设机构、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和消防安全职责。
消防安全责任状应当每两年签定一次。责任状到期或责任人变动后应在30日内重新签定。
消防安全责任状一式两份,由签状双方分别存档备查。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本级政府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的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定期进行考核。考核每年不应少于一次。
对考核结果优秀的单位,给予通报表彰。对考核结果不合格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同时责令消防安全责任人提交书面整改方案。
第十五条 对不建立消防安全责任制或消防安全责任制不落实的单位,由公安机关悬挂消防安全警示标志牌,并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
对消防安全责任制不落实、火灾隐患严重、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的营业性场所,经公安消防机构函告,由工商、文化等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暂扣或吊销其有关证照。
第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不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造成火灾事故的,按照有关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由公安消防机构依据消防法律、法规、规章给予行政处罚;涉嫌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 负责行政审批和监督检查的行政部门或机构不履行本办法规定职的,按有关规定对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涉嫌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5年2月1日起施行。

淄博市节能监察办法

山东省淄博市人民政府


淄博市节能监察办法

淄博市人民政府令第58号


  经市政府第五十七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07年2月1日起施行。

  二00六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第一条 为规范节能监察行为,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山东省节约能源条例》和《山东省节能监察办法》等,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实施节能监察,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节能监察应当公正、公开,坚持监督与服务相结合、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市、区县经济贸易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的节能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节能监察工作,其所属的节能监察机构具体承担节能监察工作,其他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有关的节能监察工作。

  第五条 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发布先进节能信息,推广节能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

  第六条 节能监察内容包括:

  (一)建立和落实节能工作责任制、节能管理制度和相关措施,以及开展节能教育、组织有关人员参加节能培训的情况;

  (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含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下同)的节能评估和审查情况;

  (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设计和建设中(后)有关节能政策、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的执行情况;

  (四)大型用能设备新增、更新或者改造时,通过节能审查批准的情况;

  (五)生产、销售、使用国家和省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和用能设备的情况;

  (六)执行综合能耗、单位产品能耗、主要用能设备能耗等限额规定的情况;

  (七)供应能源的质量状况;

  (八)能源计量管理、能耗定额管理、能源消费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

  (九)耗能产品执行能效限值标准和有关能效标识、标志制度的情况;

  (十)节能产品认证标志使用情况;

  (十一)利用生物质资源生产的燃气和热力的入网情况,石油销售企业将符合国家标准的生物液体燃料纳入销售体系的情况;

  (十二)能源利用检验、测试、评估等机构开展节能服务的情况;

  (十三)采用节能技术措施的情况;

  (十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况。

  第七条 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编制节能监察计划并组织实施。

  节能监察计划应当报上一级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八条 节能监察以现场监察为主,也可以采取书面监察或者其他方式实施监察。

  第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实施现场监察:

  (一)节能监察计划规定应当进行现场监察的;

  (二)被监察单位主要耗能设备、生产工艺或者能源消费结构发生影响节能的重大变化的;

  (三)需要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现场监察的;

  (四)需要对被监察单位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现场监测的;

  (五)需要现场确认被监察单位落实节能整改措施情况的;

  (六)根据举报或者其他途径,发现被监察单位涉嫌违反节能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

  (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条 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现场监察时,应当由2名以上节能监察人员共同进行,出示行政执法证件,并将监察的内容、方式和具体要求告知被监察单位。

  第十一条 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现场监察时,应当制作现场监察笔录。监察笔录应当如实记录实施节能监察的时间、地点、内容、参加人员和现场监察的实际情况,并由节能监察人员和被监察单位负责人或者被监察单位负责人的委托人签字确认;拒绝签字的,节能监察人员应当在监察笔录中注明。

  第十二条 节能监察采取书面监察的,被监察单位应当按照节能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监察内容和时间要求如实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或者其他相关资料。未按规定报送的,由节能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或者实施现场监察。

  第十三条 节能监察人员实施节能监察时,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监察单位如实提供与监察有关的文件和资料,并进行查阅或者复制;

  (二)要求被监察单位就监察事项所涉及的问题如实作出解释和说明;

  (三)根据需要对有关设备、设施等进行录像或者拍照,涉及工艺流程的,需经被监察单位同意;

  (四)根据需要对被监察单位的能源利用情况进行监测;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措施。

  第十四条 被监察单位对在节能监察过程中出具的监测结论有异议的,可以要求复测。

  被监察单位要求复测的,应当由相应资质的能源利用监测机构进行复测。复测不得由同一机构进行。复测结论证明被监察单位的异议成立的,复测费用由节能行政主管部门承担;不成立的,复测费用由被监察单位承担。

  第十五条 节能监察中发现被监察单位有违法行为或者有其他违反节能规定行为的,由节能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下达节能监察意见书,责令被监察单位采取措施予以限期整改。

  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节能监察意见书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并督促落实。

  第十六条 被监察单位应当按照节能监察意见书规定的期限进行整改。确需延长整改期限的,被监察单位应当在期限届满前10日内以书面形式提出延期申请,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延期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允许的决定。

  第十七条 被监察单位应当配合节能监察人员依法实施节能监察,不得拒绝或者妨碍节能监察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十八条 节能监察结束后,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形成节能监察报告。节能监察报告应当包括实施节能监察的时间、地点、内容、方式、对违法行为的处理措施、整改或者改进意见的落实情况等。

  第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法行为或者其他违反节能规定的行为,有权向节能行政主管部门举报和投诉。

  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举报或者投诉之日起15日内进行处理,并将处理情况及时向举报人或者投诉人反馈。

  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公布举报电话,并为举报人保密。

  第二十条 对在查处重大违法行为过程中提供主要线索和证据的举报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第二十一条 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发现被监察单位有违法行为,但无权进行处理的,应当移送有权处理的部门进行处理或者向有权处理的部门提出处理建议。

  第二十二条 节能监察人员与被监察单位有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监察的,应当回避。

  被监察单位认为节能监察人员应当回避的,可以用书面或者口头方式向节能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并说明理由。

  节能监察人员的回避,由节能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决定。

  第二十三条 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实施节能监察时,不得向被监察单位收取费用。节能监察费用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及节能监察人员不得从事影响节能监察工作的经营性活动。

  第二十四条 被监察单位拒绝依法实施的节能监察的,由节能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法予以处罚。

  第二十五条 被监察单位在规定的整改期限内无正当理由拒不整改的,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可处以3000元罚款。

  第二十六条 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及节能监察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泄露被监察单位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的;

  (二)利用职务之便谋取非法利益的;

  (三)违法向被监察单位收取费用的;

  (四)从事影响节能监察工作的经营性活动的;

  (五)有其他违法行为并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7年2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