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事任免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30 20:37:03   浏览:859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江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事任免办法

江西省人大常委会


江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事任免办法


  (1982年2月19日江西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1985年12月8日江西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第一次修正,1988年9月10日江西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二次修正,2009年7月31日江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第三次修正)

  第一条为了规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人事任免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省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省长因故不能担任职务的时候,由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从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中决定代理省长的人选。

  第三条在省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省长的提名,决定副省长的个别任免。

  第四条省人民政府的秘书长、厅长、局长、主任属政府组成人员的,经省长提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任免,并由省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备案。

  第五条在省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因故不能担任职务的时候,由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从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中决定代理院长的人选。

  第六条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审判员,由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提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

  第七条在省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因故不能担任职务的时候,由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从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中决定代理检察长的人选,并由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省人民检察院分别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第八条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由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

  省人民检察院分院和省人民检察院派出的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由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

  第九条设区的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罢免后,由设区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第十条在省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如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认为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需要撤换,须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并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报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在设区的市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如果设区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认为本级人民法院院长需要撤换,须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并报请省高级人民法院报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建议,可以撤换下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副检察长和检察委员会委员。

  第十一条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撤销下列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务:

  (一)、省人民政府个别副省长和由它任命的省人民政府其他组成人员。

  (二)、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审判员。

  (三)、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省人民检察院分院和省人民检察院派出的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

  第十二条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可以向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对本办法第十一条所列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撤职案。

  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对本办法第十一条所列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撤职案。

  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五分之一以上的组成人员书面联名,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对本办法第十一条所列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撤职案,由主任会议决定是否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或者由主任会议提议,经全体会议决定,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由以后的常务委员会会议根据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的报告审议决定。

  第十三条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由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委员组成,由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在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和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提名,提请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调查委员会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加调查工作。

  与调查的问题有利害关系的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和其他人员不得参加调查委员会。

  第十四条在省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省人民政府省长、副省长,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出辞职的,由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是否接受辞职。常务委员会接受辞职后,报省人民代表大会备案。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辞职,须报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第十五条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委员的人选,由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在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中提名,常务委员会会议通过。

  第十六条在省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常务委员会可以任免专门委员会的个别副主任委员和部分委员,由主任会议提名,常务委员会会议通过。

  第十七条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因为健康情况不能工作或者缺位的时候,由常务委员会在副主任中推选一人代理主任的职务,直到主任恢复健康或者人民代表大会选出新的主任为止。

  第十八条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秘书长、工作委员会和办公厅主任、副主任的任免,由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提名,常务委员会会议决定。

  第十九条依法由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提请机关应当提交任免议案并附有任免理由、任免呈报表,一般应当于会议召开的10日以前报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提请任免时,提请机关的负责人应当到会介绍拟任免人员的情况,听取和回答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提出的询问。常务委员会在必要时,可以要求提请机关补充被提请任免人员的有关材料;任命后,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进行监督。

  人事任免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也可以采取其他方式表决,以获得常务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过半数赞成票通过。

  第二十条依法由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的人员,必须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后对外公布,需要报上级批准的待批准后再公布。应当报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或者批准任命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人员,在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任命之前,不得行使所报请任命或者批准任命职务的职权。

  第二十一条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和决定任命的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副秘书长、工作委员会和办公厅主任、副主任,省人民政府的秘书长、厅长、局长、主任,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审判员,省人民检察院的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省人民检察院分院和省人民检察院派出的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均由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给任命书。

  第二十二条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的人员,由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文通知有关机关,并向社会公布。

  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的人员死亡时,由提请任命的机关报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二十三条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的人员,应当保持相对稳定。如果确需调任新职的,必须及时办理免职手续。

  第二十四条各市、县、市辖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事任免工作,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自通过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室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北京市人民政府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室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室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经市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厅印)
二〇〇四年十一月十一日

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室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市党政机构改革方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时期政府参事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3〕10号)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京政发〔2000〕2号),设置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室(简称市政府参事室),与北京市文史研究馆(简称市文史馆)合署办公。市政府参事室是具有统战性、咨询性的市政府工作机构。

  一、主要职责
  (一)组织参事对政府有关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参政咨询,向市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组织参事参与本市有关地方性法规草案的研究。
  (三)贯彻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支持、组织参事和馆员参加爱国统一战线工作。
  (四)组织参事、馆员及时了解和掌握党中央、国务院及市委、市政府的方针、政策。
  (五)支持参事、馆员同社会各界人士的联系,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
  (六)为参事、馆员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做好服务工作。
  (七)承办本市参事、馆员的选聘工作。
  (八)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事项。

  二、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市政府参事室设4个职能处。
  (一)秘书处
  负责本机关政务工作;负责公文处理、信息、档案、保密等工作,以及重要会议的组织工作;负责重要文件和会议决定事项的督查工作;负责本机关的财务、资产管理、安全保卫和接待联络工作。
  (二)人事处
  负责本机关及所属单位的人事、外事、离退休人员管理和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承办本市参事、馆员的选聘工作;负责本机关的党群和纪检、监察工作。
  (三)参事处
  负责组织参事学习、考察、调研等工作;综合整理参事参政咨询的意见和建议,做好资料的汇集、编审、报送工作;负责参事的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组织参事开展对外交流和联谊活动;帮助解决参事在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四)文史处
  负责组织馆员学习和开展有关业务工作;组织馆员进行文史研究、书画创作等弘扬中华文化的活动;负责馆员的业务档案及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管工作;组织馆员开展对外交流和联谊活动;帮助解决馆员在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三、人员编制
  市政府参事室机关行政编制为18名。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2名;处级领导职数7名。

  四、其他事项
  (一)任命制参事和领取生活费的馆员,其编制按照实有人数核定。今后市政府聘任的参事,其编制另行核定。
  (二)市文史馆与市政府参事室合署办公,内部管理机构综合设置,业务机构分别设置;市文史研究馆馆长、副馆长按有关规定聘任。



也谈网络文字作品知识产权的尊重

(河南省平顶山市城市信用社 张要伟 zhangyaowei197@sohu.com)


今年以来,笔者在法律图书馆(www.law—lib.com)网站上传了五十多篇小文,或是笔者工作中所写,或是笔者偶有所得而成,没多深理论,也没多少文采,聊以自慰而已。笔者偶然上网查询资料,竟发现笔者的数篇小文被其他网站转载,对于其他网站转载文章,笔者没有几多反感。
但在笔者留下电子信箱能够十分方便联系的情况下,转载文章的几个法律网站均未告知笔者,就自行转载,这让笔者多少感觉有些不舒服。法律网站,对著作权法等法律的无知和漠视,也让笔者因此感到悲哀!
大多转载文章的网站提供免费的浏览服务,供不特定的公众查询;但个别网站的做法让笔者有些恼火,信合法律网转载了笔者的《村集体不良贷款清收盘活基本思路》一文,笔者按照网络搜索出来的链接进入该网站,然后点击文章题目,出现页面提示,“你尚未注册,无权浏览文章全文”,真是好笑,笔者撰写的文章,现在连笔者也无法查看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对作品的合理使用作了明确规定,但查诸各项规定,也无法得出法律网站未经笔者许可可以擅自转载本人文章的结论。这些法律网站侵犯了笔者的诸项著作权权利:
(一)信息网络传播权:法律图书馆网站在文章下面用另外颜色的文字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本人只允许法律图书馆网站刊载文章,而未许可或授权其他网站转载,其他网站应经笔者同意而未经同意而擅自在其网站转载,侵犯了笔者的信息网络传播权。
(二)修改权。部分网站在转载笔者文章时,不是原文全部转载,而是在未标明“已对部分内容删节”的情况下,擅自对笔者文章自行决定取舍,例如将部分代理词前的案情简介删除,造成读者理解案情困难。这种未经笔者许可,擅自删节笔者文章的行为,侵犯了笔者的修改权。
(三)取得报酬权。法律网站不符合合理使用的情况下转载作者的文章,应当取得作者的许可并按照规定支付报酬,但这些网站既未向笔者要求同意转载,又未向笔者支付任何报酬,侵犯了笔者的取得报酬权。
但作为商业性盈利网站,应当知道法律对作品包括互联网上的作品的保护性规定,在能够通过信函和电子邮件等方式联系作者的情况下,在刊载文章网站“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的提示下,既不经作者同意也不向作者支付任何报酬即转载笔者的文章,实属著作权侵权行为,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虽然如法律教育网在版权声明中指出“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诉我们”,但是其在明知国家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仅此版权声明是不能免除其违法的责任的!
虽然笔者的文章没有多大的学术价值,但在有限范围内仍然有其作用,笔者希望小文能够成为同仁理论和实践的参考,也希望能够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传播,也未幻想去取得任何报酬,但是笔者需要强调是的,网站尤其是法律网站,应当强化法律意识,对网络作品的知识产权予以应有的尊重,最最起码在转载之前要告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