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革命委员会关于加强公有房屋管理暂行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7 23:10:51   浏览:891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厦门市革命委员会关于加强公有房屋管理暂行办法

福建省厦门市革命委员会


厦门市革命委员会关于加强公有房屋管理暂行办法
厦门市革命委员会



遵照伟大领导毛主席“必须注意尽一切努力最大限度地保存一切可用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采用办法,坚决地反对任何人对于生产资料和生产资料的浪费”的教导,为了加强公有房屋的管理,进一步发动群众,爱护国家财产,更好地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特制定本暂
行办法。
一、公有房屋及其附属设备,都是国家财产,房屋使用人(包括单位和个人)负有保护的责任,房管部门必须注意检查,加强维修;房屋使用人必须注意爱护,保持房屋及附属设备的完好。
二、房屋使用人对于房屋建筑结构和原设计的用途,不得任意改变。如因生产或其他特殊需要,确实有必要变改用途或拆改建筑结构和附属设备者,必须严格遵守下列规定:
㈠改变房屋用途,拆除、改建、新增建筑结构和附属设备,以及在室内装置动力机械等,必须事先向房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查同意,并缴纳由此造成原有建筑物或设备的损失所需的修复费用后,才能动工。房屋使用人如下按照规定办法,造成公有房屋和附属设备严重损坏,必须负责
赔偿或修复。
㈡机关、团体、企业、学校等单位在租用公有房屋中所改装、添置的设备,在退租时应无偿移交房管部门统一管理;属于私人自费改装、添置的设备,应事先与房管部门商定处理办法,不得任意拆除。
㈢房屋使用人应经常注意房屋安全和卫生。必须做好爱护公房的工作,注意防火。如发现房屋结构腐烂,孳生白蚁,或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及时报告房管部门,以便采取措施,注意安全保养。
屋项平台上不得堆泥种植花木瓜果蔬菜;屋顶平台、阳台和室内不得饲养家畜、家禽;屋顶、楼板和室内地面上不得劈柴或进行有损房屋的体育活动;不得随便攀登屋顶践踏瓦片。否则,由此而造成的损坏,使用人应负责赔偿。
房屋内水电设备的零件(如水头、灯头、开关等)损坏和由于使用不当而破损门窗上玻璃,房屋使用人应负责自费修复;由于房屋使用不当或不注意爱护,致使卫生设备的管道和天井阴沟等发生阻塞,也由房屋使用人负责疏通或交纳工料费。
㈣做好公房的调配工作。具体调配办法:新建住宅或街道空房分配到单位或居委会,进行民主评议,报房管部门审定安排。单位需要扩大或调正办公、生产、营业、仓库等非住宅用房,以不占用住宅为原则,在现有房屋中作适当调正,并应事先报请房管部门审查批准。
租用公房应按规定办理手续。不得转租、转让,严禁二房东剥削和利用公房进行非法活动。如有上述情况或租用公房闲置三个月以上者,房管部门得收回房屋。任何单位或个人均不得强占公房。如有强占,有关部门应协同房管部门及时处理,限期自动搬出,并交清租金;如经说服教育
仍拒不执行者,有关单位和治安管理部门应支持和配合房管部门采取必要措施强行搬出。正常性的互换房屋,须经房管部门批准,并办好有关手续。凡未经办理市批手续,擅自调换房屋迁居者,公安派出所不予办理申报户口。
㈤房租是国家收入的一部分,是以租养房的保证。房屋使用人必须按照规定交纳房租,不得以任何借口拖欠拒付。单位代收房租,是保证国家收入,便利职工交租的有效措施,各单位应继续协同房管部门做好这项工作。对于拖欠房租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限期清还。
㈥各机关、团体、企业、学校和街道居民组织,应经常教育群众爱护公有房屋和附属设备,互相监督,坚决执行本办法的有关规定。群众性的爱房组织应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整顿、健全和加强。
对于爱护公有房屋和附属设备有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表扬奖励;对于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单位或个人,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法律处分。对于阶级敌人蓄意破坏者,依法惩处。
㈦房管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宣传、坚决执行国家房管政策;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坚决反对“走后门”等不正之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本暂行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72.12.23



1972年12月23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大连市劳动合同规定

辽宁省大连市人民政府


大连市人民政府令

第36号


  《大连市劳动合同规定》业经2003年11月24日大连市人民政府第十八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3年12月25日起施行。


市 长 夏德仁
  
二○○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大连市劳动合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制度,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大连市劳动和社会保险监察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在大连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类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均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第四条 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第五条 市和县(市)、区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的指导、管理和监督。
  第六条 各级工会应依法帮助、指导劳动者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并对用人单位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的情况进行监督。

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七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应当在劳动者第一个工作日之前以书面形式订立。
  劳动合同订立前,用人单位应当如实向劳动者说明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劳动报酬、劳动条件等情况。有可能产生职业病的,用人单位还应当将有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情况如实告知劳动者;劳动者应当如实向用人单位提供本人居民身份证、就业状况、学历和职业技能等证件。
  第八条 劳动合同文本可以使用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文本,也可以自制文本。用人单位自制的劳动合同文本,应当听取工会的意见,并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劳动合同用中文书写,也可以同时用外文书写,中、外文内容不一致的,以中文内容为准。
  第九条 劳动合同应具备以下条款:
  (一)劳动合同期限;
  (二)工作内容;
  (三)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四)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
  (五)工作时间,休息休假;
  (六)劳动纪律;
  (七)劳动合同终止、解除的条件;
  (八)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当事人可以协商约定试用期、保守商业秘密、培训、福利待遇等其他内容。
  第十条 劳动合同文本一式二份,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各执一份。劳动合同订立时,由用人单位、法人代表或其书面授权委托的代理人和劳动者本人签字、盖章。劳动合同订立后用人单位应在签订之日交付劳动者本人一份。
  劳动合同订立后当事人可以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鉴证。
  第十一条 劳动合同期限分为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
  劳动合同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约定,国家、省、市有规定的应从其规定。
  第十二条 劳动合同约定的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期限在6个月以内的,试用期不超过15日;劳动合同期限在1年以内的,试用期不得超过30日;劳动合同期限在2年以内的,试用期不得超过60日。劳动合同期在2年以上的,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第十三条 劳动合同约定保守商业秘密条款的,当事人可以约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提前通知期,提前通知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第十四条 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
  第十五条 订立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劳动者收取定金、抵押金(物)、保证金及其他费用,也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无效:
  (一)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
  (二)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劳动合同的;
  (三)法律、法规确认的其他情形。
  劳动合同的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确认劳动合同部分无效的,如果不影响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
  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但劳动者已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相应的劳动报酬和待遇。
  第十七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未订立劳动合同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应当与劳动者补签事实劳动关系期间的劳动合同。劳动者提出续订劳动合同的,当事人就劳动合同期限协商不一致的,从续订之日起,劳动合同的期限不得少于1年。
  第十八条 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应提前30日将续订或终止劳动合同的意向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经协商同意续订劳动合同的,应在期满前办理续订手续。续订劳动合同时,不得约定试用期。
  第十九条 劳动合同期满,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以上,当事人双方同意续延劳动合同的,如果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第二十条 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仍在用人单位工作,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视为双方同意续延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及时与劳动者续订事实劳动关系期间的劳动合同。当事人同意续订劳动合同时,就劳动合同期限协商不一致的,从续订之日起,劳动合同的期限不得少于1年。

第三章 劳动合同的终止、变更和解除

  第二十一条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终止劳动合同:
  (一)劳动合同期满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不续订的;
  (二)双方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的;
  (三)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
  (四)劳动者死亡或被依法宣告失踪、死亡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劳动合同的终止时间以劳动合同期限最后1日24时为准。
  第二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的内容:
  (一)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同意的;
  (二)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已经修改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变化的。
  第二十三条 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劳动合同可以解除。
  第二十四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或劳动教养的。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胜任工作,经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第二十六条 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应当提前30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经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后,可以裁减人员。
  用人单位依据本条规定裁减人员后,在6个月内录用人员的,应当优先录用被裁减的人员。
  第二十七条 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工会认为用人单位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合同,要求重新研究处理时,用人单位应当研究工会的意见,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工会。
  第二十八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终止劳动合同,也不得依据本规定第二十五条、二十六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经劳动能力鉴定确定为1至6级的;
  (二)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三)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
  (四)应征入伍在义务服役期内的;
  (五)参加平等协商的职工方代表在集体合同期限内的;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九条 劳动者要求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或者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提前通知期,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应按照规定为劳动者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有关手续。劳动者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尚未处理完毕或者未按劳动合同约定承担违约责任的,不得按照本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劳动者相应的劳动报酬和有关待遇。
  (一)在试用期内的;
  (二)用人单位以暴力、胁迫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三)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
  (四)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第三十一条 动合同解除、终止时,用人单位应在3日内向劳动者出具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证明。并将《解除劳动合同证明》或《终止劳动合同证明》直接送达给劳动者本人,本人不在的,交其共同居住成年直系亲属签收,直接送达有困难的可以邮寄送达,以挂号查询回执上注明的收信日期为送达日期。劳动者下落不明,或者用上述送达方式无法送达的,可采取公告送达,通过市地级以上新闻媒介通知,自公告发布之日起30日,即视为送达。
  劳动者转为失业的,用人单位应在7日内将失业人员名单和档案关系移交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劳动者失业后,应在解除、终止劳动合同之日起30日内到户口所在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失业登记。

第四章 经济补偿

  第三十二条 下列情形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工作1年(不满1年按1年计算,下同)发给相当于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12个月。月工资标准按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平均工资支付,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一)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劳动者不胜任工作,经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
  第三十三条 下列情形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工作1年发给相当于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月工资标准按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平均工资支付,劳动者的月平均工资低于用人单位月平均工资的,按用人单位月平均工资标准支付。用人单位月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
  (四)当事人未订立或未续订劳动合同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
  (五)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属于本条(一)项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还应发给劳动者不低于6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费。其中,患重病(劳动能力鉴定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以上,下同)和绝症(癌症等危及生命难以治愈的重大疾病,下同)应分别发给不低于9个月和12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费。
  第三十四条 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和合同期同时届满终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发给劳动者不低于6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费。其中,患重病和绝症的应分别发给不低于9个月和12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费。月工资标准与三十三条相同。
  第三十五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况的,可计算为本企业工作年限:
  (一)因单位分立、兼并(合并)、合资、改变性质、法人改变名称或成建制调动等原因而改变工作单位,原单位未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其原单位的工作时间计算为本企业工作年限,劳动合同有明确约定的从其约定。
  (二)经上级组织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指令性调动的职工,其调动前单位的工作时间与调动后本企业工作年限合并计算。
  (三)复员、转业军人的军龄和城镇知识青年下乡插队的年限,计算为首次接收安置单位的本企业工作年限。
  (四)原固定职工转为劳动合同制(单位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职工时,其转为劳动合同制前的连续工龄与首次签订劳动合同后本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
  第三十六条 劳动合同终止,非国有性质的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劳动者生活补助费。国有企业2001年10月6日前(国发〔1986〕77号废止前)录用的职工终止劳动合同时(办理退休的除外),用人单位应按照文件废止前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1年发给1个月的生活补助费,最多不超过12个月,月计发标准按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2001年10月6日后,国有企业录用的职工终止劳动合同时可以不支付生活补助费。
  第三十七条 动者由主管部门(或原用人单位)调动或转移工作单位被解除劳动合同未造成失业的,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未按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除全额补发经济补偿金外,还须按该经济补偿金数额的50%支付额外经济补偿金。
  第三十八条 经济补偿金在企业成本中列支,由用人单位一次性以现金形式支付给劳动者。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用人单位未按规定与劳动者订立或续订劳动合同的,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按每人每逾期一天50元处以罚款;
  (二)劳动合同签订后用人单位未按规定交付劳动者本人一份,或劳动合同终止、解除后用人单位未按规定办理终止、解除手续移交档案的,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按每人每逾期一天40元处以罚款;
  (三)订立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收取定金、抵押金(物)、保证金及其他费用,或扣押劳动者身份证明和其他证件的,责令其限期返还,并按用人单位收取劳动者钱、物金额的60%、扣押证明每件1000元处以罚款,
  第四十条 用人单位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应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而未提前通知的,应按劳动者上月应发工资加发1个月工资予以赔偿。
  第四十一条 用人单位招用尚未与原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对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除该劳动者承担直接赔偿责任外,该用人单位应当对原用人单位承担不低于经济损失总额70%的连带赔偿责任。
  损失包括对生产、经营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获取商业秘密给原用人单位造成的经济损失。
  第四十二条 用人单位或劳动者违反本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赔偿。
  第四十三条 用人单位出资培训的劳动者,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应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向用人单位赔偿培训费。劳动者培训后工作满5年以上的不再赔偿,不满5年的按用人单位实际出资的培训费金额和劳动者培训后每工作一年减不少于20%的比例赔偿。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四条 医疗期限是指劳动者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用人单位不得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期限。用人单位应按劳动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不少于3至24个月医疗期:
  (一)实际工作年限不满10年,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不满5年的为3个月;5年以上的为6个月。
  (二)实际工作年限10年以上,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不满5年的为6个月;5年以上不满10年的为9个月;10年以上不满15年的为12个月;15年以上不满20年的为18个月;20年以上的为24个月。
  (三)病休期间,公休、假日和法定节假日包括在内。
  劳动者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休息,间断性休息按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医疗期。按上述规定医疗期为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的,分别按6个月、12个月、15个月、18个月、24个月、30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
  (四)对患有重病和绝症的劳动者,在规定的医疗期内不能痊愈的,应适当延长医疗期。延长的医疗期不得少于24个月。
  (五)劳动者在医疗期间内,其病假工资(疾病救济费)由用人单位发给,支付标准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
  第四十五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办法》处理。
  第四十六条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规定执行。
  第四十七条 本规定自2003年12月25日起施行。1995年6月7日大连市人民政府令第2号发布的《大连市劳动合同管理规定》同时废止。

关于调整超标污水和统一超标噪声排污费征收标准的通知

国家环保局 物价局 财政部


关于调整超标污水和统一超标噪声排污费征收标准的通知
1991年6月24日,国家环保局、物价局、财政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物价局(委员会)、财政厅(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已组织修订并颁布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和《建筑施工场地噪声限值》。为了使排污费征收标准与现行法规、标准配套,有利于强化环境管理,经国务院批准,现将调整后的《超标污水排污费征收标准》和全国统一的《超标环境噪声排污费征收标准》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执行。
《超标污水排污费征收标准》和《超标环境噪声排污费征收标准》于1991年7月1日正式执行。同时,《国务院关于发布〈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1982〕21号)附表中第二项(废水部分)相应废止。
附件一、《超标污水排污费征收标准》
附件二、《超标环境噪声排污费征收标准》
附件一:《超标污水排污费征收标准》
--------------------------------------------------------------------------------------------------
|类| |排放污染物超 |超标收费单价 |超标收费单价 |B级起征费|
|别| 污染物名称 | 标分界依据 | (A级) | (B级) | |
| | |(吨水·倍) |(元/吨水·倍)|(元/吨水·倍)| (元) |
|--|--------------------------|--------------|----------------|----------------|----------|
| | 总 汞 | 2000| 2.00 | 1.00 | 2000|
| |--------------------------|--------------|----------------|----------------|----------|
| | 总 镉 | 3000| 1.00 | 0.15 | 2550|
| |--------------------------|--------------|----------------|----------------|----------|
|第| 苯并(a)芘 |3000000| 0.06 | 0.03 |90000|
| |--------------------------|--------------|----------------|----------------|----------|
| | 总 铬 | 150000| 0.06 | 0.03 | 4500|
|一|--------------------------|--------------|----------------|----------------|----------|
| | 六价铬 | 150000| 0.09 | 0.02 |10500|
| |--------------------------|--------------|----------------|----------------|----------|
|类| 总 砷 | 150000| 0.09 | 0.02 |10500|
| |--------------------------|--------------|----------------|----------------|----------|
| | 总 铅 | 150000| 0.08 | 0.03 | 7500|
| |--------------------------|--------------|----------------|----------------|----------|
| | 总 镍 | 150000| 0.08 | 0.03 | 7500|
--------------------------------------------------------------------------------------------------
--------------------------------------------------------------------------------------------------
|类| |排放污染物超 |超标收费单价 |超标收费单价 |B级起征费|
|别| 污染物名称 | 标分界依据 | (A级) | (B级) | |
| | |(吨水·倍) |(元/吨水·倍)|(元/吨水·倍)| (元) |
|--|--------------------------|--------------|----------------|----------------|----------|
| | pH值 | 5000| 0.25 | 0.05 | 1000|
| |--------------------------|--------------|----------------|----------------|----------|
| | 色 度 | 100000| 0.14 | 0.04 |10000|
|第|--------------------------|--------------|----------------|----------------|----------|
| | 悬浮物 | 800000| 0.03 | 0.01 |16000|
| |--------------------------|--------------|----------------|----------------|----------|
| | 生化需氧量 | 30000| 0.18 | 0.05 | 3900|
| |--------------------------|--------------|----------------|----------------|----------|
| | 化学需氧量 | 20000| 0.18 | 0.05 | 2600|
|二|--------------------------|--------------|----------------|----------------|----------|
| | 石油类 | 25000| 0.20 | 0.06 | 3500|
| |--------------------------|--------------|----------------|----------------|----------|
| | 动植物油 | 25000| 0.12 | 0.04 | 2000|
| |--------------------------|--------------|----------------|----------------|----------|
|类| 挥发酚 | 250000| 0.06 | 0.03 | 7500|
| |--------------------------|--------------|----------------|----------------|----------|
| | 氰化物 | 250000| 0.07 | 0.04 | 7500|
| |--------------------------|--------------|----------------|----------------|----------|
| | 硫化物 | 250000| 0.05 | 0.02 | 7500|
--------------------------------------------------------------------------------------------------
--------------------------------------------------------------------------------------------------
|类| |排放污染物超 |超标收费单价 |超标收费单价 |B级起征费|
|别| 污染物名称 | 标分界依据 | (A级) | (B级) | |
| | |(吨水·倍) |(元/吨水·倍)|(元/吨水·倍)| (元) |
|--|--------------------------|--------------|----------------|----------------|----------|
|第| 氨 氮 | 25000| 0.10 | 0.03 | 1750|
| |--------------------------|--------------|----------------|----------------|----------|
| | 氟化物 | 25000| 0.30 | 0.09 | 5250|
| |--------------------------|--------------|----------------|----------------|----------|
| | 磷酸盐(以P计) | 250000| 0.05 | 0.02 | 7500|
| |--------------------------|--------------|----------------|----------------|----------|
| | 甲 醛 | 200000| 0.12 | 0.06 |12000|
|二|--------------------------|--------------|----------------|----------------|----------|
| | 苯胺类 | 200000| 0.12 | 0.06 |12000|
| |--------------------------|--------------|----------------|----------------|----------|
| | 硝基苯类 | 200000| 0.10 | 0.04 |12000|
| |--------------------------|--------------|----------------|----------------|----------|
|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LAS)| 25000| 0.30 | 0.09 | 5250|
| |--------------------------|--------------|----------------|----------------|----------|
|类| 铜 | 250000| 0.04 | 0.02 | 5000|
| |--------------------------|--------------|----------------|----------------|----------|
| | 锌 | 100000| 0.06 | 0.02 | 4000|
| |--------------------------|--------------|----------------|----------------|----------|
| | 锰 | 100000| 0.06 | 0.02 | 4000|
| |--------------------------|--------------|----------------|----------------|----------|
| | 有机磷农药(以P计) | 250000| 0.07 | 0.04 | 7500|
--------------------------------------------------------------------------------------------------
说明:
1.收费额=超标收费单价×排放污染物超标总量(吨·倍数)。
其中:污染物超标总量(吨·倍数)=污水排放量×污水中该污染物超标倍数。
排放污染物超标分界依据为排放污染物超标总量(吨·倍数)的分界值。
当排放污染物的超标吨倍数小于或等于排放污染物超标分界依据时,
收费额=超标收费单价A×排放污染物超标总量(吨·倍数)。
当排放污染物的超标吨倍数大于排放污染物超标分界依据时,
收费额=超标收费单价B×排放污染物超标总量(吨·倍数)+B级起征费。
2.pH值的超标总量=超标污水的pH值与排放标准之差×污水排放量。
3.在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表3的“最高允许排水量或最低允许水循环利用率”时,超
标水量按当地最低上水单价收费,并与超标排污费迭加计算,合并征收。
4.病原体污水超标收费标准为0.14元/吨水。
附件二:《超标环境噪声排污费征收标准》
------------------------------------------------------------------
|超标值dB(A)|1~3|4~6|7~9|10~21|13以上|
|----------------|------|------|------|----------|--------|
|征收额(元/月)|200|400|800|1600 |3200|
------------------------------------------------------------------
说明:1.一个单位边界上有多处环境噪声超标,征收额应根据最高一处超标声级计征。若有
不同地点的作业场所,收费金额逐一计征。2.昼、夜均超标的环境噪声,收费金额按本标准分别计算,迭加征收。3.声源一月内超标不足15天的(昼或夜),超标排污费减半征收。